A Man Called Otto
杀死那个叫奥托的男人[doge]
笔者这里看的是美版 后来经朋友提醒才发现有两个版本
明天再看看瑞典原版
笔者后来查了下,根据奥托墓碑上的出生年份1955年,假设其大约是18-25岁参兵即1973-1980,约莫是越南战争结束前后。1973年美国废除了征兵制度,奥托的参军只能是自愿参军,而彼时之美国,青年们的反战情绪严重,摇滚文化盛行(如约翰列侬的give peace a chance),可奥托却为无法参军所懊恼,可见奥托确实是一个活在旧时代的人【笑】(不过奥托参军的动机也有经济因素的考量:父母双亡的他无法从兜里多掏出一份火车票钱、请心仪的女子共进晚餐却无法为自己负担一份主食),他渴望参军,却又因病参不了军。
奥托,再次成为了那个局外人——他既不反对参军,又没能真正参军。
奥托从人人嫌到人人爱 最终死于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一种心脏过大导致的的遗传性心脏病 这把契诃夫之枪早在参军体检时就一闪而过) 所幸 他最终不是死于轻生 从社区中他得到了生的动力
引乔哲一句——白纸黑字之间 你的出现是第三种颜色。 事实上 奥托遇上妻子时 正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候 母亲早早地离开了他 父亲又在两个月前溘然长逝 参军又被拒绝
奥托热衷于探究事物之理 热衷于有条不紊的生活 他每日例行的round也正是为着社区的正常和谐运转
全片唯一得到奥托官方认证并非idiot的人 两次拯救奥托 若无她的善良热情 奥托早就走了 她的出现让奥托意识到了他还有需要他来照顾的人 她也在奥托的帮助下学会了车(奥托的鼓励使她重获了信心) 正如奥托所说 一个能够千里迢迢从墨西哥来到美国、带着笨笨的丈夫拉扯大两个小女孩 还即将有一个小男孩的女人 怎么可能学不会开车
奥托是富有责任心的 奥托总觉得他必须得pull his weight 他年轻时想要参军 与妻子的相遇源于热心提醒 工作恪尽职守 做事一丝不苟 每日例行社区的round 这是一个完美的男人 却被公司的人排挤 因为奥托是傲慢的 他热衷于帮助他人 却也认为其他做不好事的人是idiot 他做事一丝不苟 却也直来直去对他人出言不逊 他将自身的不幸归咎于他人的愚蠢 他忽视了那些被他称为idiot的人对他释放的善意他 他渴望付出而傲娇地拒绝接受善意。
奥托是渴望融入集体、为集体做贡献的 他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种认同 却也总是被排斥在集体之外 年少参军失败 中年朋友反目,晚年丧偶、同事排挤 他的轻生念头绝不仅仅来自妻子的去世 事实上他做出轻生行动时(去超市购买绳子)便已被公司的同事排挤 他的刻薄、愤怒也使得愈来不满于社区的环境 在这个曾经亲密无间的朋友(那对黑人夫妇)陌路、无人对他为社区做的贡献表以认可的社区、公司 他已经逐渐丧失了那种来自集体的认同感 所幸 女主夫妇的出现使她意识到了自己仍是被需要的 他仍能做出一些贡献、仍有人认可他做的贡献。最终 带着这种认可 他得以继续着他的生活。
有 加载中...请刷新~~~ 个小伙伴看过本文
首次编辑时间:202508151140 最后编辑时间:202508191645